疫情加速零售格局分化,五大趋势凸显!
鍙戝竷鏃堕棿锛? 2020/02/12
突然来袭的新冠疫情,使人们的活动范围缩小在社区范围内,物理空间缩小促使焦虑情绪渐渐滋生,同时也使零售人对未来的的零售业趋势能够深入思考,抓住商业的本质,对于新零售的未来,“线上替代”OR“线下依赖”的讨论也一直在不断分歧,与很多资深零售同仁及零售客户深入沟通,不少人或多或少坦言自已的焦虑,线下实体受冲击是肯定的,但有一点是共识的,需求韧性使“危”中有“机”,疫情加速了零售业的格局分化,对于零售业的中期趋势,笔者有以下五大判断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判断一:

社区商业的未来;“商品”与“服务”分化


线下消费一定离不开社区,有人的地方就有商业,未来商业不在社区,就在交通枢纽(这个环节关注判断二),社区零售、社区餐饮、社区服务、社区分销站、社区提货点、社区活动室、社区美容美甲、社区亲子、社区健身、社区医美等;未来的社区商业会围绕着在线社群,以社区家庭为消费需求,将商品与服务做的更深更细,甚至能做到按需送货,精准至日送量等等。



判断二:

无人零售重新定位;“有人”与“无人”分化


“缤果盒子”“猩猩便利”等无人零售于2015年受到资本的热捧,但很快受到冰封,紧接着开始流行“无人零售无价值”言论热,对于无人零售,个人认为值得商榷,在交通枢纽,例如地铁枢纽、高铁枢纽、车站等侯区、侯车室、机场侯机楼等场所,这些场所的特点是有消费需求,不需要社交需求,时间短暂无闲情逗留,最适合无人货柜、无人果汁机、无人咖啡机、无人休闲云舱、咪哒miniK歌、自助按摩机等等,无人零售模式在这次疫情之后,会形成应有的定位!


判断三:

物流效率提升决定零售的成长性;品类分化


电商再次验证自已的商业模式,在疫情来袭时更能突显电商价值,消费者在家中的注意集中在电视节目及智能手机上,“线上替代”的品类集中在3小时需求以上的商品,与“线下依赖”的消费格局发生变换的同时,依品类的不同,走向两极分化,大平台注重供应链整合及物流效率的提升能力,例如京东、唯品汇;实体区域商业聚焦社区布点、配送服务及会员消费画像,强化精准服务。而这两种侧重与分化均需要大数据技术支持。


判断四:

消费场促使消费者:理性与感性的分化


消费场景的多元,碎片了传统商超与大卖场,增强了消费者选择性,使消费更加理性,以快乐与健康两大需求为驱动力,“多快好省”,有更多的选择性、更快的物流及体验、品质更好,带来美好的生活的生活方式 、最有效的省钱或省时间,是理性消费的核心动力。

线上的社交消费,李子柒、李佳琦等网红的爆红催生的感性消费,因喜欢某网红而消费,因喜欢某个IP而消费,因喜欢某句话形成共鸣而消费,因认同某种生活方式而消费等等,感性消费促使直播、短视频等迅速发展。


判断五:

社交零售渗透率提升:“场”形成分化


“社交零售”的定义:品牌通过线上社交生态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营销或销售方式,包括微商、网红社交、内容社交,拼团电商等形式,主要代表分别为有赞、淘宝中的“吾欢喜的衣橱”、小红书、拼多多等,社交媒体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场景让品牌与消费者“来往互动”成为可能。品牌正在从以“货”为出发点,到以“人”为出发点,谁抓住了“关注点”谁就抓住了购买。




这次疫情加速了社交由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聚集,使更多的关注度在线上爆发,社交热点使消费者持续种草,用户信息接受由关注、感兴趣、沟通与搜索、产生购买、自愿分享这六步骤不断循环,使商品能够在线上形成用户的认知流动,促成消费。疫情过后,惯性使然,形成不可逆转趋势,5G技术的落地及不断升级,使线上社交的需求再次强化,而社交零售渗透率会由2019年的71%提升至90%以上。


线下消费的频率会在近期内弱化,而中期来看,会渐渐修复。人毕竟是物理空间的动物,体验是关键!


零售业是不断进化演变的行业,不排除零售人在外部环境巨变下砥砺前行,行业出现其他巨变,过去的三十年零售人用勤奋与智慧证明了这点,未来零售人也会用实际行动来验证!

关注我们:

分享到:

Copyright 2018 苏州友商软件有限公司
备案号:苏ICP备14004214号-5